十、中国先贤相信有神

  人对神的需要是与生俱来,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。全世界各个民族对神的观念和敬拜方式虽各有不同,但内心对神的需要却是一样的,中国人也不例外。中国人在夏、商、周三代以前就早已有了“天”的观念。中国人心目中的“天”有两重,一是指物质的天;一是指天地间的最高主宰,即“昊天上帝”,或“天帝”或“老天爷”。中文“天”字的写法是“一”加“大”,就是指一位至大的神明。这个“天”的观念,比佛教传入中国及道教创立之后所形成的混杂的多神观念,更接近圣经中独一真神的真理。当然,这两者并不完全一样。 在中国古籍“书经”和“诗经”上,都有关于“天”的详细记载,“礼记”中更规定了对“天”的祭仪、祭法等。这些都是孔子以前的事。

  商汤的事例 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,为政贤明。他在位时曾有七年旱灾,饥荒遍地。汤便剪了头发,截短指甲,身披茅草,率同众臣在桑林向天帝祷告。他从六方面来查问自己:是政令没有节制吗?是百姓未安生吗?是宫室太高大吗?是女色过分吗?是贿赂流行吗?是奉迎拍马的人得势吗?可见汤对神明的态度是非常虔敬诚恳的。这事记在“尚书”和“史记”上。当初商汤即位时,也曾祷告说:“我在天帝面前不敢以君王自居,只能自称小子,诚心献祭祷告上天。我有罪不敢奢求赦免,我和臣仆有罪不敢隐瞒,所有一切都在天帝的鉴察之下。我有罪请不要处罚百姓,百姓有罪是我治理无方,仍是我的过错,请不要把罪归到百姓身上。”这事记在“论语”尧日篇上,说明汤是敬畏神明的。

  孔子父母信有神 “孔子家语”记载,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邹邑大夫,向颜家求婚,颜家有女三人,因叔梁纥年纪大了,只有最小的女儿征在愿意嫁他。婚后久久没生育,夫妻二人便同到尼丘山上去祈求上天,以后怀孕生下孔子,所以给他起名叫“丘”字“仲尼”,用以表示对神的恩惠永志不忘。说明孔子的父母是敬畏神的。

  孔子信有神 孔子本人也是虔诚敬神的人。“论语”述而篇上记载,孔子生病,他的学生子路请求孔子准许他为老师祷告,孔子说:“我不住地祷告已经很久了。”再请看上论乡党第十篇,说孔子每次饮食虽是蔬菜、淡饭、羹汤,也必定象祭祀斋戒那样虔诚恭敬,可见孔子无论是在病中或是进食之际必定向神祷告。 孔子在卫国遇到叛乱,桓设计谋害孔子,有人告诉孔子这件事,孔子就说:“上天保佑我,桓能把我怎么样呢?”孔子的得意门生颜渊死的时候,孔子就说:“天丧我啊!”这就是说,孔子相信人的生死祸福都在神手中。 孔子说:“祭如在。”意思是说人在祭祀神的时候,不可因为神没有形体,看不见,就轻忽怠慢,而是应当虔诚恭敬,如同神在当面一样。孔子又说自己“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”。意思就是他四十岁时对人生有了较透彻的理解,不再感到惶惑,五十岁领会了神对人生的定命。孔子早年主张以仁道治天下,但他的理想并不能实现,转而治学,终于领悟人生的意义,成为敬神的人。

  孟子信有神 孟子曾说,敬畏上天的人可以保全国家。他又说: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穷乏其身,行弗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”这就是说,他认为一个承当大任的人,其成长乃出于上天的主导。 有人以“孔子不谈怪力乱神”为理由,认定孔子只注重人生伦理,不信鬼神,这是误解。孔子对“天”的认识是深刻的,态度是严肃的,不可能出尔反尔。他不谈的只是“怪力乱神”,正如今天真正信神的人也不谈妖魔鬼怪一样。 从以上这些事例,可知中国的古圣先贤,大多相信有神。